从原来健身设施缺乏,居民们无处运动,到现在配备篮球场、足球场、室外健身器材,居民健身项目有了更多选择,居民们在运动中相识,在健身中结交,和谐友爱的氛围日益浓厚。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脏乱差的空间重生变美,还通过健身设施的完善,打造出“15分钟健身圈”,激发了小区的活力与居民的健身热情。
“邻居们都喜欢在这里锻炼身体、聊聊天。亚博全站浏览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居民们喜爱的健身小广场在改造前是一个“垃圾堆”。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飞虹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敞开式老旧小区。由于无人管理,过去在小区1号楼与2号楼中间30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破马桶、旧床垫等垃圾堆得有半米高,杂草丛生。经过改造,空地铺上了彩色的塑胶地面,修建了树池,装上了5组健身器材和4组休闲桌椅,昔日的“垃圾堆”变成了居民的健身好去处。
今年,河南省郑州市计划对全市51个老旧小区已过八年保质期、符合更新条件的健身器材进行拆换。日前,中方园小区内老旧的室外健身器材已经拆除完毕,正式“退役”,预计半个月至一个月内就会安装新的器材。据悉,2020年郑州市累计对4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室外健身器材的更换。
“有了这个新建的广场,我们不仅能在蹬力训练器、扭腰器、太空漫步机等健身器材上进行锻炼,还能参加社区趣味运动会以及垃圾分类、防震减灾等广场宣传活动。”小区居民说。地面高低不平、没有健身设施、活动功能单一,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康居里小区内原有的老广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要。经过改造,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广场对居民开放,满足了小区4000多户居民的健身和休闲需求。
健骑机没了座椅,只剩下一根钢管;太空漫步机脚踏板上的油漆被磨光,显得十分老旧;太极推手圆盘断裂损坏,破损处十分锋利;扭腰器螺丝松动,转起来嘎吱作响……在许多老旧小区,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此外,超出安全使用年限,超期“服役”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健身的意愿明显增强,对小区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居住的地方”,而是追求舒适、宜居。这要求小区需要配备一定的健身设施、具有充足的户外运动空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和体育锻炼需求。为了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居民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打造一个个居民喜爱的健身好去处。
那么,健身器材使用寿命究竟有多长、超出使用年限应该由谁负责更换呢?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39件健身器材、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统计局楼小区、草原研究所小区等因修建年代早,没有规划健身区域,居民们想锻炼身体常常要走出小区,前往附近的公园。每当看到其他小区内配备的各种健身设施,他们就羡慕不已。相关部门了解了居民需求后,结合上述小区居民年龄相对偏大的实际情况,选择了39件使用方法简单、锻炼起来方便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小区的空地上。重新规划出的健身场地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动起来”,还提高了小区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切实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幸福感。
“小区里的健身器材都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孩子使用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小区内适宜的游乐设施缺失、儿童转而使用健身器材的情况,让不少家长无奈。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地在完善健身广场与健身器材时,也充分考虑儿童的健身需求,开辟出了配备儿童娱乐设施、适合儿童运动的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了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现在每天晚饭后都去走走,上了年纪,健康最重要。”64岁的浙江省杭州市小天竺社区居民王先生表示,家门口的变化,最让他满意的便是新修的橡胶跑道。改造中,社区在原有的砖面步道旁修建了一条约1米宽的红色橡胶跑道。跑道的尽头修建在小亭子旁边,方便居民在锻炼结束后乘凉休息。为了更好利用空间、增加居民的活动场所,在小亭子旁一块不大的长方形空地上,还“见缝插针”地新建了一个“口袋公园”,安装了多种类型的健身器材。
小区中安装的室外健身器材多数为一代非智能健身器材,缺少直观数据,健身效果需要使用者自行感受。亚博全站浏览器同时,没有阻力调节,不能设定运动强度,更多只能起到休闲娱乐作用,很难起到真正的健身作用。目前,在部分老旧小区中安装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不仅可实时查看运动数据,锻炼效果一目了然,还可以与其他居民进行线上“晒运动”“比运动”,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让健身更科学、更有趣。此外,还能进行力量调节,提供定向、定量的锻炼。
智慧园林是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林绿化智慧化服务与管理,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
实现了健身设施从无到有的转变。颜色鲜亮、外观新奇的各种健身器材让原本老旧的小区展现出新风采。踏步机、压腿器、腰背器……居民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近日,从掉漆、破损的老旧健身器材到崭新的器材,贵州省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燃气经营企业联合开展城镇燃气管线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社区,
同2003年版的标准相比,为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要求增加或修订了一系列安全规定,也提升了对器材质量和档次的要求。同时,将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由过去的最高6年提高到了8年。针对室外健身器材存在的“只建不管”问题,要求明确管理主体为体育主管部门及使用单位,采购方必须对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器材配置与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相匹配;规定供应商在器材寿命周期内及时更换易损件。
除儿童娱乐设施、适老化健身器材等,针对某一特殊年龄段人群修建的健身场所、安装的健身设施之外,老旧小区在改造中新建或改建的、没有特殊年龄限制的居民活动空间,更能让人们抛开年龄隔阂,一同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贯彻与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一块荒地经过改造变成了健身广场。小区广场上,解决违法建设“协同难”“防控难”“认定难”“查处难”的问题。给居民的日常锻炼、休闲娱乐带来了不便。从一代非智能健身器材到二代智能健身器材,这只是许许多多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完善健身设施的一个缩影。进行“大诊疗”。条例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违法建设源头防控、明确违法建设的具体情形、明晰处置程序和措施,《青岛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于本月起施行。老旧小区难觅健身场地、居民们健身无处可去的问题逐步破解,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品质的健身体验。在改造过程中,作为山东省首部违建治理的地方性法规,许多老旧小区健身器材缺失、健身场地不足等问题,时而传来阵阵欢笑。人们的健身意愿持续增强,参加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以前都是带孩子去北小河边上的游乐场玩,走路过去最少得十几分钟。”因为没有儿童游乐设施,北京市朝阳区东湖街道炫彩嘉轩小区里的居民们“遛娃”十分不便。虽是老旧小区,但因为租户较多,小区儿童和青少年居民占比超20%。为了让他们在小区里快乐成长,相关部门在小区东南角的闲置空地上新建了一个儿童乐园。高低不一的秋千,让不同身高的孩子都能玩得开心;地面上铺设了塑胶垫,跌倒也不易摔伤;滑梯、转椅、蹦床,多种类型的娱乐设施干净又漂亮。为了提升安全性,儿童乐园入口处安装了隔离护栏,可以阻挡非机动车的进入。此外,还设置了安全提示板。
在天津市民宜里社区,闲置用房变成了乒乓球馆,小区居民有了不怕风吹雨淋的健身好去处。馆内许多乒乓球爱好者以球会友,一同切磋“球技”。在云南省昆明市棕树营社区,路边拐角变成了一个180平方米的户外篮球场。青年人、中年人因球相聚,一同挥洒汗水。
在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912小区,新更换的室外健身器材让许多居民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所带来的幸福感。和传统的健身器材不同,小区新安装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采用太阳能供电,配有数字显示屏、音箱等智能化设备。运动中,“会说话”的健身器材可实时对锻炼者的运动时间、次数、里程、热量消耗等进行反馈。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如何通过数字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落实?近日,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召开科技创新赋能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助力住房公积金行业转型升级。